【中国环保在线 环境监测】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,环境监测对其具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。在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上,业内建议具体可从队伍建设、监测设备的技术含量、监测网络及生态环境建设着手。
近年来,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,全国上下都开始对环境问题重新审视和认识。环境监测对于环境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,是环境生态建设有力依据和技术保证,因此,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迫在眉睫。
一般认为,环境问题主要是由固定源污染物的排放所引起的健康、生态问题,如水污染、大气污染、土壤污染等,但实际上,环境问题还应包括自然环境的保护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。
可见,环境问题是个综合性问题。在制定解决对策前,必须充分了解生态环境现状,掌握生态的发展规律和评价生态的发展趋势。对此,就必须依赖于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成效。
生态环境监测是一个新兴且复杂的工作,指利用技术手段对生态环境的各个要素、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监控和检测,常见的有城市生态监测、农村生态监测、森林生态监测、草原生态监测、荒漠生态监测等。
虽然监测对象有很大不同,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依旧呈现出四个共同特点,即综合性、长期性、复杂性和分散性。综合性是因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,生态环境监测对象涉及范围广、内容多;长期性是因生态变化具有时间特性,决定了生态环境需长期观测;复杂性是因生态系统结构复杂,导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复杂化;分散性是因监测网络广,生态监测站或平台间隔较远。
总的来说,加强生态环境监测,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技术,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。在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上,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。
其一,加强生态环境监测队伍建设。在这点上,既要壮大生态环境监测人员,吸纳更多具有一定能力的全能型人才,也要提高生态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知识,加强从业人员培训。
其二,提高我国监测设备的技术含量。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,提高相关设备的技术水平至关重要,不仅保证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,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,还减少了环境监测成本,提高资源利用率。
其三,建立更加健全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完善,将有效保证信息的收集、传输的准确性和快捷性。
其四,加强生态环境建设。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同时,也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,如重视树木引入、引导产业升级、发展第三产业等。